welcome to our college.

中文 English 快速链接

柯瑞卿院长参加第一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 提出建设“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学科

2017年11月21-2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下属中国首个二类机构,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nternational Knowledge Center for Engineer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简称IKCEST)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和地质灾害风险减除部门(简称“UNESCO  DRR”)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IKCEST执行副主任宋德雄先生,UNESCO  DRR项目专家和协调员Soichiro Yasukawa先生,UNESCO前助理总干事、现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简称IDMR)院长柯瑞卿教授,UNESCO北京代表处Himalchuli  Gurung女士,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冯凯女士,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办公厅知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IKCEST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刘畅女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张明先生,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减灾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四川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IKCEST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团队近40人参加会议。IDMR韩自强副研究员和田兵伟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同与会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柯瑞卿院长做报告

柯瑞卿院长在《跨学科的灾害研究和教育新模式》报告中,以她亲历的自上世纪60年代“材料科学”交叉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建设历史和过程为例,提出建立“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交叉学科的时机正在到来。她提出四川大学具有综合性、多学科和国际化以及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简称IDMR)的交叉领先优势,具备建立“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学科的良好基础,同时四川省具有多样化的防灾减灾经验。报告激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回响。

柯瑞卿院长指出,国际化复合型高端综合减灾人才培养是IDMR的使命和教育发展战略,建立“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既符合国际各国的发展趋势,也是对我国新时代“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和“整体国家安全观”防减灾政策和安全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四川大学“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学科的建设,将以团队协作、项目驱动、注重实践为目标,通过教师和学生合作建成跨国界、跨部门和跨学科的团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多学科交叉学习。


柯瑞卿院长表示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将以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广泛听取国际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并建立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学科研讨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与国内外同仁一道,在灾害健康科学、灾害相关基础科学与工程、灾害相关的社会科学和灾害教育方面进行高度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开创新型综合灾害研究和教育,进行多学科方向、双学位、小专业和创新班等全方位创新,建立新的跨学科本科;创建一个新的教育模型,交叉灾害科学与管理前沿,跨出边界工作,做他人未尝试之事,真正吸引世界关注,成为一流;并最终能培养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示范跨学科国际化科研和全球交叉学科建设。


与会专家合影

相关链接与背景

IKCEST:

IKCEST于2013年11月在UNESCO第37次大会上获批,于2014年6月2日在北京成立的一个UNESCO二类中心。其依托中国工程院建设,旨在整合各类工程科技数据资源,建立共享数据服务平台,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科研、教育等线上线下知识服务。(www.ikcest.org)。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柯瑞卿院长在担任UNESCO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期间,有力促成了IKCEST的建设。


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

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是IKCEST于2016年启动的一个分中心。该分中心面向全球防灾减灾的需求,在UNESCO防灾减灾的使命驱动下,致力于制定灾害元数据标准或最佳实践,构建全球灾害元数据库;优先以地震、洪水和干旱等主要灾种为对象,整合和集成国家/区域尺度的灾害数据和信息;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为支撑,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开展防灾减灾专题知识服务、科普传播、国际培训和合作交流,全面发挥对UNESCO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IKCEST的国内外影响力。


供稿 田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