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专业介绍
国际减灾与智慧应急微专业是基于数字地球的国际减灾与面向人居安全的智慧应急的结合。本微专业旨在通过项目制教学,与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和北川应急管理培训学院现场实训基地等开展项目合作,在学院卓有建树的国家级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地球科学、信息技术、灾害科学、人工智能、应急技术与管理和国际组织等多领域的综合知识,探索交叉学科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为基础,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特色,以全新视角审视气候变化新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城市安全、智慧应急和灾害科学问题,培养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
三、师资力量
学院专门配备国家级人才做班主任,学院副院长做副班主任。教学团队主要成员10人,以青年教师为主,且有高级职称,并有获国家级人才称号的全职外籍教师参与授课。教学团队先后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四川大学先进个人(2项)、四川大学教改创新项目一等奖、四川大学本科“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四川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10项)和四川大学“德渥群芳”育人文化建设标兵团队和先进团队、四川大学学术型社团指导教师优秀标兵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指导学生先后获得公益未来·美国银行青年发展项目”全国冠军、“创青春”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社会企业赛道创新组一等奖、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金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金奖、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金奖(第一名)等奖励。
四、招生对象和计划
面向全校在读本科一年级末(五年制可放宽至大二末)学生进行招生选拔,不限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40人。
五、学制、学分及证书
学制:两年
学分:9学分
学习证明发放: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年限内,完成课程的任务,达到规定的条件,且必须修读完“安全风险理论与应急技能实践”(403327010)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918003020)课程后,由四川大学教务处统一颁发“国际减灾与智慧应急”微专业学习证明。需要说明,本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登记信息,不授予学位。
六、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学分/学时 |
国际组织减灾战略与智慧应急 |
1学分/22学时 |
空天地一体化灾害信息感知理论与实践 |
1学分/22学时 |
地球信息科学与灾害风险评估 |
2学分/32学时 |
地学人工智能与灾害场景构建 |
2学分/33学时 |
农业防灾减灾工程与大数据技术 |
1学分/22学时 |
全球定位技术与灾害智能预警 |
1学分/20学时 |
国际减灾与智慧应急结业设计 |
1学分/24学时 |
七、教学安排
排班方式:周末和国际课程周上课
开课时间:2025年秋季学期
班主任:薛景元(国家级人才)--班主任
卢毅(学院副院长,入选四川省社科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副班主任
课程名称 |
上课时间(拟定) |
国际组织减灾战略与智慧应急 |
第3学期 周六 |
空天地一体化灾害信息感知理论与实践 |
第3学期 周末全天 |
地球信息科学与灾害风险评估 |
第4学期 周六上午 |
地学人工智能与灾害场景构建 |
第4学期 周六下午 |
农业防灾减灾工程与大数据技术 |
第4学期 国际课程周 |
全球定位技术与灾害智能预警 |
第4学期 国际课程周 |
国际减灾与智慧应急结业设计 |
第5学期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
八、报名、选拔方式
报名方式:有意向者需在2025年9月15日23:59分前将申请表(附件1)发送至邮箱idraem@163.com。
选拔方式:(简历筛选)
学院成立微专业专家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优秀指导教师担任组员,讨论制定微专业选拔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筛选及其他相关工作。
选拔程序:
1、报名和资格审查:在报名截止日期前提交报名资料,提交的资料由微专业专家小组进行筛选并确定名单;
2、时间:微专业专家小组于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录取工作。
3、结果公示:按照综合成绩排名进行公示,录取前40名,并将公示无异议后的名单发送教务处,完成录取。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谭老师
联系电话:028-85996595,13688000189
QQ咨询群:666025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