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college.

中文 English 快速链接

安全科学与减灾 培养方案最终版

一、学科基本信息

1. 学科名称:安全科学与减灾,Safety Scienc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2. 学科代码:1405

3. 交叉学科:

(1)0814 土木工程

(2)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3)0801 力学

(4)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学科简介

安全科学与减灾是四川大学重点发展新型交叉学科,涉及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减灾拥有学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安全科学与减灾下设安全科学与技术、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城乡空间信息化与防灾规划三个研究方向,拥有一个中国西部抗震防灾研究中心和城乡安全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场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拥有价值约5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该学科是土木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国家一级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该学科研究中心也是国家将部署于西部的安全科学与减灾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科研人员31人,高端外籍教授1名、教授8名、博导7名,副教授6名、讲师16名,已形成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科研队伍。近五年来,共承担25个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5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80篇。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由学术造诣深厚的高端外籍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博士群体为骨干,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研究队伍。

三、培养目标

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2.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

学术型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 5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

五、研究方向

1. 0814J6 方向01 安全科学与技术

2. 0814J6 方向02 综合减灾应急管理

3. 0814J6 方向03 城乡空间信息化与防灾规划

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以成立以导师为主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

博士研究生应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加强优良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位博士研究生都应该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为该生导师,其余人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每周至少应为指导的研究生组织一次与专业相关的一流国际杂志的读书报告会或各种研讨会,并积极支持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七、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 21学分)

1. 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学时,2学分

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                             18学时,1学分

学术交流活动               15次(其中2次为自讲报告),2学分

学科平台课程  安全科学与减灾前沿                    54学时,3学分

2. 选修课  专业课   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指导确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学时,1学分

学术英语写作                                36学时,2学分

博士英语听说                                36学时,2学分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4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由学科或导师决定是否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3. 其他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在新生选课前,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学院备案后执行。学生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个人培养计划,须征得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课程最终选定后不得退选,如果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至合格。学生修同一老师的课程一般不超过2门。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年,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学期进展报告

开题后一般每学期一份,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学期进展报告》,毕业时至少交三份。

(4)中期考核

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填写《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具体考核办法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办理。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同时适用于提前攻博、3+2+3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

1. 必修课:第一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课程)                           90学时,4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36学时,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博士研究生课程)                       36学时,2学分

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                               18学时,1学分

学术交流活动 15次(其中2次为自讲报告),2学分

学科平台课程  安全科学与减灾前沿                 54学时,3学分

安全科学与减灾概论                 54学时,3学分

数理方法                           54学时,3学分

数值分析                           54学时,3学分

灾害与危机管理研究前沿             54学时,3学分

城乡安全与区域发展                 54学时,3学分

其中,数理方法,数值分析,灾害与危机管理研究前沿和城乡安全与区域发展四门课程至少修3学分。

2. 选修课  专业课  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指导确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学时,1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学时,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学时,1学分

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3. 其他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在新生选课前,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学院备案后执行。学生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个人培养计划,须征得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课程最终选定后不得退选,如果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至合格。学生修同一老师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年,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学期进展报告

开题后一般每学期一份,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学期进展报告》,毕业时至少交三份。

(4)中期考核

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填写《四川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表》,3+2+3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具体考核办法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办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 34学分)

1. 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2学分

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                                          18学时,1学分

第一外国语(硕士研究生课程)                                    90学时,4学分

学术交流活动                     15次(其中2次为自讲报告),2学分

学科平台课程  安全科学与减灾概论                      54学时,3学分

数理方法                                                                  54学时,3学分

数值分析                                                                  54学时,3学分

灾害与危机管理研究前沿                                                 54学时,3学分

城乡安全与区域发展                                                     54学时,3学分

其中,数理方法,数值分析,灾害与危机管理研究前沿和城乡安全与区域发展四门课程至少修3学分。

2  选修课  专业课  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指导确定。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学时,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学时,1学分

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6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由学科或导师决定是否补修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3. 其他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在新生选课前,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个人特点,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交学院备案后执行。学生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个人培养计划,须征得导师及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课程最终选定后不得退选,如果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至合格。学生修同一老师的课程一般不超过2门。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3)学期进展报告

开题后一般每学期一份,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学期进展报告》,毕业时至少交三份。

(4)中期考核

第三学期期末进行,填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具体考核办法按《四川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的规定》办理。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作论文开题报告,拟定具体的科研工作计划,并每学期提交论文研究进展报告。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博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两年,相关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参照《四川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之基本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