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携手望江路棕东社区举办了社区应急自救互救科普活动。本次科普活动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将应急自救知识融合到亲子互动中,在科普应急自救知识的同时加强亲子关系建设,受到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课程开始前,科普基地曹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科普基地及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情况,同时对本次科普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活动纪律进行了强调。
![](/__local/5/B8/75/722480D21F790E526B1703DCF2A_5A14AE24_16C43.png?e=.png)
![](/__local/7/C3/B7/BA31237A8BA75CB0E1B971E7D32_C70C678A_11706.png?e=.png)
曹老师为大家介绍基地情况及课程
随后,进入绳结技术知识科普和家庭逃生演练科普活动。在发生灾难时,结绳办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结绳技术既能节省绳距又能节省时间。科普员许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最实用的连接结和套结。
![](/__local/9/2B/68/C0E75F8414B02FCB1A9598F23E8_0BE1734D_16807.png?e=.png)
![](/__local/F/70/0B/E7939BE6156563CD0D1E70DFC3B_91724058_15433.png?e=.png)
学习绳结的打法与运用
在干燥的冬季,最易引发火灾。如果房间起火,1分钟之内就可能完全丧失能见度。因此本次科普活动特在现场模拟一般家庭发生火灾时,应该怎样逃生。参与者被分成了两组,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分布在各个房间。在起火时,有的迅速趴下,匍匐前行,有的拿着旁边的毛巾,捂住口鼻,有的躬身小跑,沿墙撤离,大家有序地逃出了房间。在逃生的过程中,有伤员昏迷了,大家就立刻用上了刚才学习的结绳技术。
![](/__local/1/5C/90/6C84CFC43C9065A992174ECDBF2_B9222972_23549.png?e=.png)
在常见外伤处理科普活动中,科普员鄢老师讲解了头部、上肢、下肢等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并耐心指导大家练习包扎。
![](/__local/D/85/07/FF42896AE9ECB7F4BB1E7E749DE_3003E147_18AB5.png?e=.png)
![](/__local/D/5B/CD/4E1F9A3D8835064AD65275A132E_569FA123_194C9.png?e=.png)
![](/__local/A/1D/15/265E438B1177E1E5C42A411C404_DFD8F05A_162AC.png?e=.png)
![](/__local/5/9F/BB/259CF4DD0400BCE9CB359938A6E_3BE7A6D7_176CD.png?e=.png)
最后,曹老师对今天的活动做了总结。人们灾害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今天望江路街道棕东社区的家长们迈出了这一步,给孩子们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各位家长们继续关注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关注四川大学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参与基地举行的各项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