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以英烈精神为笔,绘心灵成长新篇”—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时间: 2025年04月02日 21:37 作者:陈梦琴 点击量: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征程,将革命精神的火种播撒进青年学子心田,为新时代的青春使命注入红色动力。

一、参观江姐纪念馆,在历史印记中触摸信仰温度

328日下午,学院研究生分会组织学生前往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江姐纪念馆参观。江姐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深情的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江姐等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崇高精神。讲解员轻声讲述江姐在渣滓洞受刑时咬破手指绣红旗的场景,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江姐的英勇事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展柜中那件破旧的蓝布旗袍也静静诉说着血色浪漫。

“当指尖触碰到展柜玻璃的瞬间,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江姐在敌人的酷刑下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信仰的场景让我深受震撼,那些被血浸透的毛边,原来就是信仰的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观结束后,一名学生感慨地说。

二、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让专业使命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恰逢全国雷锋月,327日晚上学院组织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150分钟的影片中,虽未见雷锋,但处处是雷锋。雷锋同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影同学。观影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如何在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展开热烈讨论。

“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助人为乐,更是一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尚情怀。作为安全科学与减灾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可以在专业学习中践行雷锋精神,将人性化设计与管理融入雷锋精神,让灾区的避难所不仅坚固,还能传递温暖,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一名研究生在交流中说到。

“江姐面对酷刑时的心理韧性和雷锋帮助他人时的积极情绪,正是我们研究方向的生动案例。”一名从事灾害心理学研究的学生说到。

雷锋精神是跨越时代的宝贵财富,学院学生将以雷锋为榜样,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争做新时代的 “活雷锋”。

三、清明祭扫英烈碑,用青春仪式唤醒红色基因

4 2 日下午,综合减灾与管理第一学生支部开展了清明祭扫活动。江安校区英烈碑旁的松柏在春风中肃立,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白菊轻轻放在碑座周围,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随后,大家高举右手,庄严宣誓,誓言传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最后,全体成员为英烈们默哀一分钟,寄托对先烈们的无尽哀思。

“站在英烈碑前,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些用生命守护山河的英烈们,现在轮到我们用知识守护他们的山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国家的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名学生在活动后谈到。

33fbeb29307cca5a50d3ff174f9a047

结语:以红色精神为引领,让红色星火照亮专业征途

当革命浪漫主义遇上现代应急管理,当英雄主义情怀融入工程技术,这不仅仅是一场浪漫的红色之旅,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学院培养的不只是技术专家,更是有温度的家国守护者。学院的学生们在缅怀革命先辈、感悟红色精神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筑建起更为坚固的精神堡垒。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