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至12日,四川大学国际减灾与智慧应急微专业教师团队带领专业同学在北川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了“空天地一体化灾害信息感知实践”课程教学活动。课程由第宝锋教授主导,谭春萍副教授、田兵伟副教授及骆晓龙助理研究员组织开展,学院谭敏和鲍春晓老师提供保障,在贺文、李赛男、杨子璇、张琴和田人杰5名硕博研究生协助下,微专业26名学员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灾害信息感知理论和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内容,完成了一系列教学任务,取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团队合影
· 多维理论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1月11日下午,骆晓龙老师主讲的理论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空天地一体化灾害信息感知技术、无人机技术、3S技术及地物识别与决策方法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展示遥感影像和实际案例,深入讲解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低空遥感的特点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关键流程。课程内容系统全面,为学员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教学课程讲解
· 实践操作全面提升技能
1月12日上午,学员们分组进行无人机实操训练。谭春萍老师在课程中耐心讲解无人机飞行的注意事项,指导和帮助学员掌握无人机飞行技巧。在教师团队和课程助理的指导下,学员们深入实践,从飞行准备到数据采集及处理,完成了整个工作流程。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学习,在实践中强化了技能。
教师团队指导实操
学员无人机实操训练
下午,学员们前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遗址的实地考察,学员们深入了解地震地质灾害形成机制、震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技术及灾害防治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使学员们在理论学习之外,增进了对防灾减灾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实地教学
· 宝贵体验助力未来发展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员在空天地一体化灾害感知技术和无人机遥感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让学员在实操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北川地震遗址的教学环节,更是让学员们体会到防灾减灾技术在人类安全中的关键意义。实践过程中,全体学员表现出色,他们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但在此次实践教学中积极学习,展示了极大的热情与团队协作能力。未来,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国际减灾与智慧应急微专业将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