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严重。国家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强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国家需求和社会需要,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六名教师(谭春萍、贺帅、田兵伟、胡海、刘代骏和侯永振)联合开发了社会实践类本科通识课程“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实践”,旨在培养防灾减灾救灾人才,服务社会。
该课程在讲授“自然灾害基础理论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等理论课的基础上,主要围绕“防灾、减灾与救灾”,首先在实验室通过实操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伤救护与应急救援等技能,然后带领和指导学生进入社区开展“灾害科普宣传教育”、“创伤救护技能培训”、“防灾减灾社会调研”、“灾害标识设计”与“灾害应急疏散路线设计”等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服务社区减灾与安全建设。


理论课与实验室实操训练现场
2021年春季学期,此课程得到了四川大学社区建设办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课程负责人谭春萍与贺帅老师组织学生于7月5~6日赴四川大学相关社区(文星花园、华西新村十四宿舍),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防灾减灾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创伤救护与应急逃生避险技能,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好评,得到了社区办相关领导的认可。在此次实践活动接近尾声之时,课程负责人与社区办相关负责人达成一致,后续将加强合作,携手在社区持续开展灾害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四川大学社区文星花园活动现场


四川大学社区华西新村十四宿舍活动现场
撰稿:谭春萍、贺帅
新闻编辑:赵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