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正文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三号)

时间: 2025年08月11日 19:10 点击量:

四川 成都

2025年8月22–25日

一、会议简介

中国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损失重,是全球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风险防控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活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搭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与韧性社会建设研究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成果应用,支撑和保障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为“专委会”)拟定于2025年8月22–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第六届学术年会。诚挚邀请从事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届时齐聚成都,交流研究经验,分享学术成果,探索在智慧减灾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领域的挑战与创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推动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为推进全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时间与地点

会议日期:2025年8月22–25日

会场地点: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成都市双流区黄河中路一段122号)

报到地点:成都家园国际酒店(8月22日)、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8月23日)

三、会议主题、议题与议程

1、大会主题:数智赋能综合减灾与高质量发展

2、主要议题:

C01  灾害风险科学理论与方法前沿

C02  地球系统科学视角的复合灾害系统研究

C03  灾害多元监测与风险数智防控新方法新技术

C04  灾害地理学、综合灾害风险普查常态化与成果应用

C05 灾害经济与区域韧性提升

C06 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高质量发展

C07 灾害教育与灾害科普新范式

C08 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C09 灾害历史与文明演进

3、会议议程

会议总体日程请参见下表,详细议程后续将通过大会网站http://www.gscdrr-meeting.cn/)发布。

日期

时段

日程安排

8月22日(周五)

全天

参会代表报到、现场注册

下午

青年学者论坛、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

8月23日(周六)

上午

大会开幕式、大会主旨报告

中午

灾害科普活动(参观+体验)

下午

大会主旨报告

8月24日(周日)

上午

分会场学术报告

中午

期刊编辑面对面

下午

大会主旨报告、大会闭幕式

8月25日(周一)

全天

地震灾区学术考察

四、大会主旨报告

崔   鹏  报告题目待定

陈发虎  报告题目待定

彭建兵  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研究总体构想

陈德亮  新能源与供电系统的气候韧性

康世昌  冰冻圈灾害的新挑战--冰面湖与冰内水系快速排水洪水灾害

许   强  数智赋能滑坡防治

第宝锋  综合减灾的探索与实践

孙福宝  球洪涝灾害风险模拟、预估与适应研究

黄   雨  降雨型群发滑坡风险防控研究

汤秋鸿  考虑冰湖溃决洪水的跨境流域水文实时监测预报研究

朱   庆  空天大数据赋能综合防灾减灾

文   虎  煤层露头自燃火灾形成演化及减损治理

唐朝生  极端气候地质灾害与微生物韧性防控

岳天祥  从智能计算到量子智能计算

王   军  数智化支撑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与风险稳健适应

张   洁  降雨诱发滑坡灾害下公路网络韧性评估方法

谢婉丽  湿载作用下黄土多尺度灾变演化机理及防控技术

陈亚宁  全球变暖加剧干旱区物候提前的生态风险

叶   涛  基于集合模拟的农作物生产风险评估与保险区划

李长冬  重大工程水库滑坡多尺度灾变过程与启滑机制

范宣梅  强震和极端气候诱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测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英文)》编辑部;四川易诚智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

六、学术指导委员会 (以姓氏拼音为序)

顾   问

陈德亮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   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和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   任

史培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主任,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减灾委员会第四届专家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康世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   超  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孙福宝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许   强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教授

委   员

陈   旭  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会长,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教授

陈亚宁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第宝锋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杜士强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杜   鹃  《国际灾害风险科学学报(英文)》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

高   路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葛永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何春阳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姜   彤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刘连友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马   冀  《灾害学》杂志常务副主编、高级工程师

苏立君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   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温家洪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效存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叶   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翟国方  南京大学教授

张继权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七、组织委员会

主   任

第宝锋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叶   涛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副主任

陈   勇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杜士强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   员

周家文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教授

卢   毅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邹   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彭   立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四川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常   鸣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牛志攀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田兵伟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城市安全健康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庄建琦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教授

梁   超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薛景元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徐礼来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徐   锐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秘 书

谭春萍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骆晓龙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

孟祥瑞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

赵惟扬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八、注册缴费与学术考察

1、注册缴费

参会者需缴纳会议注册费,普通参会代表需缴纳会议注册费1800元/人(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1500元/人;注册时请提供有效期内的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号),学生参会者1000元/人(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800元/人)。上述费用含参会许可、会议材料、会场服务和会间餐饮等。参会往返交通、住宿和会后考察等其他费用自理。会议注册费由四川大学财务处统一收取并开具发票,支持线上支付、现场缴费。请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大会网站http://www.gscdrr-meeting.cn/),点击“参会注册”栏目,在线填写个人信息及发票信息,缴纳注册费,完成会议注册。

2、学术考察

学术考察时间为8月25日,请有意愿参加地震灾害学术考察的参会人员在会场报名。地震灾害学术考察路线包括:一、芦山地震灾区及恢复重建考察;二:汶川地震灾区及恢复重建考察。

九、住宿与交通

1、住宿安排

会务组不统一预订住宿,请参会代表自行预订酒店,住宿费用由参会代表自行结算。推荐酒店请查看会议网站(http://www.gscdrr-meeting.cn/),经会务组与酒店协商,可按协议价预订(成都家园国际酒店,协议价 340元/天/间)。

2、交通指引

成都家园国际酒店乘车信息如下:

家园国际酒店前往主会场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地图搜索“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路线如下:

(1)地铁:乘坐8号线顺风站A、B口川大江安校区站A口,由A口至主会场约820米,共用时约22分钟,全程约3.5公里;

(2)打车:全程约3.4公里,用时约10分钟,预估费用8元。

十、联系方式

会议联络人:

总 协  调:田兵伟,13551200510

学术报告:骆晓龙,13844050286

注册缴费:赵惟扬,13693403849

住宿交通:侯永振,18200365931

会务组邮箱:idmroffice@scu.edu.cn